中新社新疆图木舒克6月15日电 题:“非遗”刀郎木卡姆焕发当代魅力
作者 史玉江 魏博仁
“歌曲中最动听的是木卡姆,木卡姆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苍劲的男声响起,那充满情感的喊唱就像在触碰人的内心。
【资料图】
仲夏,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18连,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传承人吾斯曼·喀地木的院内,只见他手持都塔尔,在敲击着手鼓的女徒弟配合下,高唱着《歌中之王木卡姆》。
在图木舒克市,会表演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的民间艺人,被称为“刀郎民间艺人”。作为“刀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托库孜萨拉依木卡姆融合了蒙古多喇舞与维吾尔族刀郎舞传统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流传在图木舒克市44团、50团、51团、53团等地。2007年入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级“非遗”名录。
很早以前,生活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岸边绿洲上的刀郎先民,多以渔猎、农耕为生。他们将生产生活内容巧妙地融入歌舞中,歌曲悠扬婉转,舞蹈优美豪放,乡村生活气息浓郁。
63岁的吾斯曼·喀地木擅长手鼓、都塔尔、卡龙琴等乐器,但在木卡姆合奏中多使用手鼓。“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爷爷打手鼓,父亲弹都塔尔。从曾祖父算起,我是第四代传人。”
吾斯曼·喀地木13岁开始学习乐器,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手鼓老师苏力坦·阿不拉和他父亲。“有一天我弹唱都塔尔时,父亲让我停下,他问我:‘你唱不好,弹都塔尔做什么?歌唱和弹奏都要有感情。’”
从此,吾斯曼·喀地木学得很用心。他回忆:18岁时,同伴们都对这门手艺很感兴趣,“那时我和他们争第一。”
“我曾有段时间很担忧,年轻人忙于外出学习和工作,而我们这代人在慢慢变老。”吾斯曼·喀地木称,好在政府越来越重视了,还让他牵头组织老艺人参加当地各项活动。
近年来,当地在保护老艺人的同时,挖掘和吸收有潜力的人来培养。“我们对一些传统曲目进行艺术还原、歌词译制,使之古为今用。”该团相关负责人冯家鑫说,吾斯曼·喀地木和同伴创作的新歌《图木舒克好地方》《巴西巴亚宛木卡姆》,参加2022年《中国好声音》在图木舒克市的全国巡演时获第二名。
近期,吾斯曼·喀地木身边多了位女徒弟。“我经常会去师傅家学习手鼓。一起演奏时,他会停下来纠正我的手法。”古力努尔·买买提肉苏力称,他们合奏时,会有放学回家的学生过来跳舞。
如今,无论节假日还是农闲时节,大家就会热闹起来。在院落、树下、广场,老人、年轻人、孩童聚在一起,在悠扬的琴声和明快的手鼓声中欢歌起舞。(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