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万人大队列研究发现,饮酒可致60多种疾病发病率增加
6.10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源:Pixabay
● ● ●
6月8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项基于中国成年人群的重磅科研成果。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会增加中国男性罹患61种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包括许多因缺少证据而尚未被认为与饮酒有关的疾病。这项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饮酒对世界各地人群的疾病风险都可能会产生影响。
饮酒是一项源远流长的饮食习惯。挪威心理学家芬恩·斯卡德鲁德曾提出:“人类生来血液中就欠缺0.05%的酒精浓度”,他认为,当人类有了0.05%的血液酒精浓度时,会变得更加放松、自信也更有活力。古希腊人也十分热爱酒精,甚至在纷繁复杂的神话体系中加入酒神狄俄尼索斯,以布施欢乐与仁爱。
然而,酒所带来的却并非只有快乐。每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00万人死于饮酒。饮酒的危害,在东亚人群中,显得尤为显著,因为东亚人群中存在着大大降低对酒精耐受性的常见基因变异,而这些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会在饮酒后引起极度不适的潮红反应(喝酒脸红反应),从而大大减少其饮酒量。
目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中、低收入国家,酒精的消耗量仍处于每年上升态势,这一切使得系统评估饮酒与不同疾病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显得迫在眉睫。
中国的饮酒水平正在上升,
尤其是男性
大量饮酒对某些疾病(如肝硬化、中风和几种癌症)的危害已众所周知。但是截至目前,很少有研究对同一人群中饮酒与各种不同疾病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评估。
本次发表的这项由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主导的研究使用了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KadoorieBiobank,CKB)的数据系统地分析了饮酒的健康后果。
CKB的研究对象是2004-08年间从中国10个不同城市和农村地区招募的512,000多名成年人,他们在基线调查时通过电子问卷提供了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信息,其中包括详细的饮酒模式。男性参与者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定期饮酒(即至少每周一次),但只有2%的女性参与者有这种生活方式。通过与大约12年的住院记录及死亡登记系统链接,研究人员综合评估了饮酒对男性200多种不同疾病的健康影响,并使用遗传分析理清酒精摄入是否为直接导致疾病的病因。
由于很少有中国女性经常饮酒(文章中不到2%),文章中的女性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对照组,这有助于确认遗传分析中男性的超额疾病风险确实是由饮酒引起的,而不是通过与遗传变异相关的一些其他机制。
北京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及CKB项目中方负责人、文章的资深作者之一的李立明教授说:“中国的饮酒水平正在上升趋势,尤其是男性。这项大型合作研究表明中国需要更严格的酒精控制政策。”
酒精对健康的危害
比之前预想更严重
这项涉及50多万人的酒精健康风险研究发现:
• 在所研究的207种疾病中,(通过问卷采集到的)男性自报的酒精摄入量与61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其中包括28种先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与酒精摄入有关联的疾病,例如肝硬化、中风和几种胃肠道癌症,以及33种先前未确定为与酒精摄入有关的疾病,例如痛风、白内障、几种骨折和胃溃疡;
• 与仅偶尔饮酒的男性相比,经常饮酒的男性发生各类疾病的整体风险明显更高,住院次数也更多;
• 某些饮酒模式,例如每天饮酒、重度饮酒(暴饮)或在用餐时间以外饮酒,尤其会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肝硬化;
• 在遗传分析中,研究结果明确提示酒精摄入量与61种与之相关的疾病总合存在剂量反应性因果效应,即平均每天每增加约4杯酒的饮用量可以导致28种此前已经确定与酒精摄入有关的疾病的风险增加14%,导致33种新发现与酒精摄入有关的疾病风险增加6%。其中酒精摄入与肝硬化和痛风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尤为明确,每天每增加约4杯酒的饮酒量可以导致这两种病的风险加倍;
•遗传分析结果还显示,饮酒量增加显著升高患中风的风险,这种剂量反应关系与先前CKB的研究結果一致。虽然饮酒量增加并不明显增加患缺血性心脏病(IHD)的风险,但是之前曾被广泛认可的适度饮酒(即每天1至2杯酒)可以降低IHD风险的保护作用也不存在;
牛津大学研究员、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严碧琪(PekKeiIm)博士说:“饮酒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比以前确定的要广泛得多,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关联很可能是因果关系。”
牛津大学副教授、文章的资深作者之一的IonaMillwood说:“所有的证据越趋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害使用酒精都是导致健康问题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及CKB项目英方负责人、文章的资深作者之一的陈铮鸣教授说:“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酒精对健康危害的重要因果证据,这对于为不同国家制定与限酒有关的疾病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也许我们将酒精当作逃避枯燥焦虑生活的一剂药,但它绝不是良药,除了危害身体健康,长期饮酒导致成瘾行为,随之而来的的精神伤害也不容小觑。
(责编|李璐 李珊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