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音线(Slurs)、同音连线(Ties)
本来打算在动态里讲的,但无论如何都没有专栏来得方便
不会从头到尾讲一遍这两者在定义上的区别,只将在乐谱雕刻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资料图)
Slurs比Ties要细,无论是弧形中部还是两端,Slurs都应该比Ties细,但无论是Slurs还是Ties,都不应该“过于细”,太细的线条会很难读,对印刷也不友好,尤其对家用打印机。但多少算过细,多少算过粗,对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这是一个很模糊的界限,取决于个人审美。但可以通过询问社区内其他人的意见或者自己将乐谱打印出来进行辅助判断。尽管自己可能没有打印的需求,但电子谱是否确保可读的最低标准,必须参考打印后的效果是否清晰。
Slurs和Ties的弧形中部不应该(看起来)与五线重叠,这里就放一下例子,意会一下就好了:
Ties不应该穿过符杆:
这是因为Slur在某种记谱中是可以穿过符杆,且在符杠内侧的,为了避免歧义,统一保持摆放在符杆外侧。
如果要区分Slurs和Ties,除了粗细以外,最明显的就是Ties的两端在“大多数情况下”始终保持水平、在同一小节内一般是不跨越音和时值的,且Slurs和Ties与Articulations(如跳音重音记号等)一起出现的时候有不同的摆放规则,而Articulations的摆放,根据大到地区流派(欧洲/日本)、不同声部朝向,又有不一样的顺序和摆法。当Slurs、Ties、Articulations、Dynamics、Tuplets Bracket同时出现的时候,又要遵循一定的优先级。细说下去会花费很长时间,所以这里只讲两点平时看大家乐谱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Ties两端非水平的的情况有:极少会用到的跨谱表Ties。和某种异端流派在换行(System Break)出会使用对称倾斜Ties
上述一些内容其实都能在Gould的Behind Bars中找到对应的,那里解释的也更加详尽一些,如果有条件可以自行翻阅。
虽然我知道公开的发表过于批判性的言论是不礼貌的,但随着自己知识面的拓宽,对这本书很多地方越来越持质疑态度。要知道乐谱中的记谱和雕刻,很多地方不能只用“好”和“坏”来概括,而现在对这本书感到的不适感,正是因为Gould女士企图用这两种观点来解决问题,会希望她能更多的讲述一些例外的情况,但那样的话,写多少本书都不够吧(^ ^);;
因此就出现了很让人质疑的观点,比如像下面的例子,乍一看是好像一样,但实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按照Gould女士的说法,这是一样的,所以应该统一。可是颤音和震音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东西吧?
像这样令人感到“嗯?”的地方有很多,且另一个问题是,尽管这只是一份参考资料,但这本备受赞誉的著作正在越来越变得“唯一”。虽然我也会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但我觉得读过,或者准备读这本书的人应该意识到,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方面,我们应该从多个来源、多个角度来了解和学习,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更新这个文集并不是我主要的工作,只是希望能够让大家能以便捷的方式快速地了解一些常见的问题。所以更新不会很频,但能帮到大家就好了。
廿七
标签: